315打假:低价假酸奶6款产品已下架 假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2025年3月15日,一则有关低价“假酸奶”的消息在公众中掀起波澜。电商平台上不少打着“酸奶”旗号的产品,实则为风味饮品、含乳饮料。这些产品不仅名称易误导消费者,营养价值更是与正宗酸奶相差甚远。消息一经发出,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截至目前,涉事的6款产品均已下架。然而,电商平台上仍有不少名称擦边“酸奶”的饮料在售。
那么,这些假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通常,假酸奶由少量奶粉、糖、香精和增稠剂勾兑而成。部分不良商家为了压低成本,甚至用植脂末替代鲜奶,致使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为模仿酸奶的口感与质地,他们还会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像用香精增添香味,用增稠剂让饮品变浓稠,用酸味剂调节酸度。如此勾兑出来的“假酸奶”,本质上就是加了多种添加剂的“小甜水”,几乎不含活性乳酸菌,营养价值极低。
消费者在购买酸奶时,该如何辨别真假呢?
首先,看产品名称。正宗酸奶的名称会明确标注“发酵乳”“酸乳”等。而标注“酸酸乳”“乳酸菌饮料”“酸奶饮品”这类名称的产品,很可能是假酸奶。它们虽带有“酸奶”二字,实则属于饮料范畴,营养成分与酸奶大不相同。
其次,查看配料表。配料表是辨别酸奶真假的关键。配料表中,“生牛乳”或“鲜牛奶”排在首位的,才可能是真酸奶。按照国家标准,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应≥2.3%。要是配料表首位是水,且蛋白质含量低,基本就能判定为假酸奶。比如此次曝光的部分假酸奶产品,配料表前几位多是水、白砂糖等,蛋白质含量远低于标准。
再者,关注产品执行标准。酸奶执行的是GB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含乳饮料执行的则是GB/T21732-2008《含乳饮料》标准。消费者购买时,可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编号,以此判断产品属性。
另外,对于老酸奶、常温酸奶这类特殊酸奶,也要有正确认知。老酸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果胶、明胶等凝固剂,口感更醇厚,但营养成分与普通酸奶差别不大。常温酸奶经过高温(巴氏)杀菌,几乎不含益生菌,不过保留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