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芙来源于充满浪漫情怀的意大利,通常是由疏松张孔的奶油面皮包裹着奶油或者巧克力、冰淇淋。凭借着可爱的外表、柔软香酥的口感,泡芙成为甜品界的宠儿之一。当然,吃起来美味,但若要真正烘焙出完美的泡芙却是不那么容易的。多数人制作泡芙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或是成品没有膨胀、或是膨胀得太小、或是面皮直接下陷了。注意以下的烘焙技术,也许下次再制作泡芙,就不会再失败了。
准确控制面糊的干湿程度
制作泡芙时,面糊的干湿程度直接决定了泡芙的成败。如果面糊过于湿润,那么泡芙就会比较难烤干,而且不容易保持坚挺的形状,也就是成品会有点扁扁的,皮也不酥脆,出炉不久就会下陷。但是如果面糊太干了,泡芙则会膨胀力很弱,自然膨胀的体积就会比较小,吃起来就会显得表皮很厚,没有蓬松柔软的口感,而且泡芙的内部空间也很小,没法放入较多的馅。因此制作泡芙的时候,切忌把要放的鸡蛋一次性地加到面糊里面,而是要分次逐步添加,直到面团达到理想的干湿状态为止。至于怎样才算是理想的干湿状态?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用筷子或者勺子将面糊挑起,使面糊呈倒三角形,顶端距离底部4厘米左右,如果这时挑起的面糊能保持形状不跌落,那么面糊的干湿程度就比较适中了。
严格把握烤焙温度和时间
想要烤制出理想的泡芙,精准的烤焙温度和时间是必不可少的。烘烤泡芙时,一开始可以用210℃进行高温烤焙,让面团内的水蒸气迅速散发出去,让泡芙膨胀。泡芙膨胀定形之后,通常可以调低烤箱温度至180℃,这个过程是使泡芙内部的水分充分烤干的过程,也是让出炉后的泡芙不下陷的重要一步。最后只要观察到泡芙表皮呈现金黄色状态,就可以出炉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烤焙泡芙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打开烤箱,否则温度骤降会让泡芙迅速下陷。
黄油和色拉油之间要慎重选择
对于选用黄油还是色拉油制作泡芙,可能只是取决于制作者当时厨房里现有的是二者之中的哪一种,因为他们往往会觉得都一样。但其实用黄油烤焙出来的泡芙与用色拉油烤焙出来的泡芙是很不一样的。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一般选用色拉油制作出来的泡芙表皮会更加薄一些,同样也会更容易变软。而用黄油制作出来的泡芙表皮会更坚挺一些,形状也会更加完整、更加持久,香味也会更浓郁。
当然,虽说烘焙技术决定着泡芙的口感,但泡芙一般还是要出炉后即刻食用才会更美味哦!
泡芙的几个关键点:
1、泡芙到底应该用高筋面粉还是低筋面粉来做?
无论高筋、低筋、中筋面粉都可以制作泡芙。但是低筋面粉的淀粉含量高,理论上糊化后吸水量大,膨胀的动力更强,在同等条件下做出的泡芙膨胀的会更大。当然,有时候这种差别不是那么容易感觉出来。
2、用黄油或者用色拉油对泡芙的成品有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使用色拉油制作的泡芙外皮更薄,但也更容易变得柔软。使用黄油制作的泡芙外皮更加坚挺,更加完整,形状更好看,同时味道也更香。
3、有一种说法是泡芙烤好后必须在烤箱里冷却以后才能取出来,是不是这样呢?
并非这样。很多人为了防止泡芙塌陷,认为一定要泡芙在烤箱内冷却才取出来。但其实只要泡芙烤到位了,直接取出来也绝对不会塌陷。相反,如果必须使泡芙在烤箱里冷却再取出才不会塌陷,恰恰说明泡芙烤得还不到位。而且,这样也大大延长了烤箱的占用时间,影响效率。想想,如果你想连续烤两至三盘泡芙,每一次都必须等泡芙在烤箱完全冷却,再重新预热烤箱烤下一盘,你需要多等多长时间?!
4、泡芙里的鸡蛋起了什么作用?
鸡蛋对泡芙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配方里鸡蛋越多,泡芙的外形会越坚挺,口感越香酥。如果减少鸡蛋用量,为了保证泡芙面糊的干湿度,就必须增加水分用量,这样的泡芙外皮较软,容易塌陷。
有一种说法是泡芙之所以能膨胀起来是因为鸡蛋的作用。如果看了前面的分析你应该已经知道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泡芙膨胀的原动力最终还是应该算到水分的头上。
5、泡芙里的鸡蛋为什么要靠自己酌情加入,为什么不能像其他西点配方一样,给出一个定量来呢?
因为当我们煮沸水分的时候,当我们搅拌面糊的时候,因为火力和时间的不一致,水分的挥发量也不一致。同时,不同的面粉的吸水性不一致,因此也影响到鸡蛋的使用量。相同分量的鸡蛋,到了每个人那里,制作出来的面糊干湿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靠酌情添加,使面糊达到最佳干湿程度。
6、泡芙如何保存?
烤好的泡芙,如果不立刻吃,用保鲜袋装起来,放在冰箱可以保存1个星期左右。吃之前,从冰箱取出,放入烤箱用180度烤3-5分钟,重新把表皮烤至酥脆即可。
7、泡芙里的馅料用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发挥吧。最常见的是蛋乳泥、打发的淡奶油、巧克力酱等。我推荐的是我在北海道戚风一文里制作的香草奶油馅。它的口感非常好,冷藏后打入泡芙里,有类似冰淇淋的口感,甜而不腻。
2. 本站作者投稿作品仅为资源共享、学习参考之目的!
3. 感谢大家与美食U一起努力,营造一个优秀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