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梅菜扣肉配方 以100kg原料肉为一个生产批次,所需原辅材料如下: 梅干菜15kg、桂皮60g、茴香60g、丁香40g、花椒40g用纱布袋包裹、辣椒粉450g、红酱油18°Be2.5kg、食盐2kg、白糖5kg、黄酒1kg、耐高温味精400g、蜂蜜500g。
02、工艺流程 ①梅干菜→温水漂洗→沥去浮水→烘制干燥→切成粒状→高温蒸煮 ②原料解冻→整理切条→沸水煮制→切块划线→皮面涂蜜→沸油着色→汤肉调味→浓缩汤汁菜汤拌匀→秤重装盒→封口→真空包装→高温无菌→成品销售
1、梅干菜 购买本品时,应选择整棵腌制的,栗色的,手感干燥而气味正常的原料。对小把捆扎的可解去草绳后检查有无霉点与不正常的气味。
2、温水漂洗 梅干菜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容易沾上泥砂与灰尘,为此购得的原料在解去草绳后将其浸在25℃温水中,菜质很快吸水变软,使粘着其上的异物很快脱落,以此净化原料。
3、沥去浮水 经漂洗后马上从水中取出,取小把拧去水分。原料在水中的时间不宜过久,会加速菜中食盐的溶解而影响制品的味感。
4、烘制干燥 拧去水分后逐棵晾在竹杆上,将其移入烘房烘制。在50℃的温度下约经4~5h即可,过干反会不利于后续工序的展开。
5、切成粒状 烘干后将其切成0.5cm长短的颗粒,切得过长在食用时易嵌入牙缝,小颗粒状的在拌入浓汤后呈湿粉样,便于食用。
6、高温蒸煮 切成粒状的梅菜分三份放入大搪瓷面盆内。每盆各放入150g 辣椒粉并均匀拌和,后在盆口覆上整张薄膜,再用细绳结扎加固,其上加盖金属制成的盆盖。将三盆梅菜放入杀菌釜的上栅与其他包装物一起实施消毒。高温能使基叶中的植物纤维很快软化,以提高适口性,而且高温又使存在于其中的各种酶类受热凝固,原先黄色的梅菜很快变得黝黑而幽香。 为确保盆内梅菜不受饱和气体与冷却水的侵袭才在盆口作上述处理,一般经40min的蒸煮之后即达目的。冷却后菜质手感软绵,质黑又增香。
7、拌入汤汁 在每盆中倒入2.5kg浓缩后的肉汤,充分搅拌使两者均匀混合。在汤汁的衬护之下黝黑之中可见散在的辣椒碎片,使这点点鲜红更为耀眼且具辛辣味。
8、原料解冻 制作本品的猪肉以三精三肥的五花肉为最佳,其取自前胸下幅肋排,状呈长方形。在这个部位腹肌纵横交叉分布,彼此间由脂肪隔开切为红白相间的排列。每箱20kg包装,取5箱在操作台上做自然解冻。以减少肉汁流失。其品质应符合GB 2707-2016猪肉卫生标准。
9、整理切条 解冻后浸入温水中,软化后逐块刮洗干净,按其宽度分成三等份后斩成条幅。冲洗后置入周转框内沥水。
10、沸水煮制 在反应锅内置入75kg水,放入香料包后加热煮制,水沸后倒入肉块焯水10min,洗涤后摊放在操作台上,按条幅大小切成正方形块状。并在每块皮面上按1cm的间距,作深达1/2厚度的切割,未成方形的肉块仍切制后备用。
11、皮面涂蜜 在每块皮面上用刷子刷上蜂蜜,注意四周断面上不应沾蜜,以保持原组织的色泽。刷后皮面向上放置并开启风机加速空气流动,使之尽快拂去水分。
12、沸油着色 在燃气灶上置入食油,加热升温至锅内有烟气升腾时,用笊篱将肉块引入其中,很快出现炸制声,约1.5min后皮面很快泛红,迅即捞出肉块并沥油冷却。操作时应控制油温。时间不宜过长,维持殷红色即可。颜色黑红,肉面生焦均与本品要求相悖。
13、入汤调味 煮制后的肉汤经冷却,静止后,撇去液面膜液并用大火催沸,沸腾一阵后相继加入酱油、食盐,在沸腾中加入白糖,搅拌使其迅速溶解,至各种成分浑然一体后添加黄酒。稍静止后倒入肉块,至再次沸腾后改用文火焖煮半小时。其间肉块开始浮出汤面,取出香料包后用漏勺将肉块舀入盆内冷却,块形不整的单独放置作为添秤块使用,并将它们转入包装间。
14、浓缩汤汁 梅菜扣肉的风味出自原汤原味。待肉块起锅后继续加热汤汁,拂去其中多余的水分。在接近原汤汁总量1/3时添加味精,并改用小火缓沸。不久汤面有油状物泛出,汤水随之变浓,用竹筷蘸汤尝之其香味浓郁,而肉味更浓,用这种原汤滋润梅菜以增加制品的色香味。
15、秤量装盒 为使产品在包装后达到肉菜分置,层菜层肉的要求,可将它们分别置入上径10cm×8.5cm,下径9cm×7.5cm,高4cm用PE 制成的乳白色梯状盒内。 在电子秤上取正方肉块衡重,额定重量为250g,若超过基准重量可用肉面部位作调节,若不足可加入添秤块。秤毕后将肉块的皮面置入盒底,添秤块放在肉面上。在另一台电子秤上,称量梅菜100g 盖在肉面上,为使梅菜均匀沾上原汤,秤量时应经常搅拌。
16、盒口封合 为防止在消毒时在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下,内容物被挤出盒外沾污内包装,就利用盒口的铺边封合PE/CPP复合膜阻隔起来。
17、真空包装 为抽去盒内空气,用牙签在复合膜上刺上几个小孔后,将其置入18cm×24cm的PE/AL/CPP 复合包装袋内,并在真空包装机上抽空封口,要求袋口封合线平整,无皱褶与泄漏现象。
18、高温无菌 将符合包装要求的肉盆逐层摊放在消毒釜栅屉上,为使盆间受热均匀,屉与屉之间摆放数量应相对一致,不得堆迭以确保消毒效果。施以5min-25min-5min/121℃,反压冷却后出锅。为使出锅的肉盒迅速冷却,从栅屉上取下后即放入冷却池清水中。符合包装质量要求的很快沉入水底,封合不严的则浮在水面,捞出上浮的去包装后作添秤块使用。
19、成品销售 从水中取出的肉盒摊放在晾架上,用排风扇吹干余水后装入周转框内存入仓库保存。每批次任选5包作为试样,分别标记后放入培养箱内,在36℃恒温下每天观察两次连续一周,无胀包现象发生则为包装合格产品。加套标签袋并在连续封口机上封合并喷上生产日期。
小结
汤汁浓缩在本制作工艺中起很大作用,为使产品保持原汁原味,在沸水煮制时75kg的清水分三次注入锅内:每注入25kg 在竹片上留下刻度,以此作为浓缩的依据。这在复制与放大传统工艺制作中极为必要。习惯于大锅重汤调味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在制作本品时非这样操作不可。
在加热过程中水分不断挥发,不论煮制、制汤及整个调味过程,水分的失去就意味汤汁浓度的增加,各种呈味物质的含量也随之增高。更因为制成的产品还得经过商业无菌的处理,故调味至肉块浮出汤面就达到目的。
肉块起锅后汤水在静止状态下用竹尺测得其数量在50kg左右,掀去盖子后继续加热蒸发水分,在快接近25kg刻度时添加味精后用小火加热,直至达到这个浓度为止。
制成后汤面有油状物泛出,色浓而芳香,此时其味馥香醇厚、肉味更浓,以这种汤汁滋润已经软化的梅菜起到较好调味效果。
在杀菌釜中蒸梅菜,易使菜质软化又能黑得快,而传统制作要在笼中蒸上两个小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借助现代食品制作技术就能得到较快处理,但在操作时必须防止气与水直接进入盆内,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使整盆的梅菜泡成菜汤。为确保质量可将装了梅菜的盆子套上塑料薄膜,袋口摺迭后包扎起来,上覆铁制的盖这样才能阻止气水进入。
蒸后梅菜还软当浓汤拌入时极易吸汤湿润,只要注意充分拌和使添入的汤水都能被吸收,盆底不能有剩汤。梅菜拌汤后使温水漂洗时流失的食盐得到弥补,利于提高适口性;同时饱吸汤汁之后使贴合一起的肉块再次得到调味。
成品直接品尝或作理化指标的检验,其食盐含量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制作过程中的浓汤仅仅用去了1/3的数量,余下的大部分可作为老汤继续添加使用。
以往生产软包装梅菜扣肉,多将调味后的多个肉块与经调理的梅菜分别秤量之后,经拌和置入复合袋内。制作的产品开包后两者混杂一起,缺少产品应有的观感,为弥补这个不足才采用盒装。这样使肉块可以化零为整,包装后又有层次感,特别在实施高温无菌与食用前的加热蒸煮时,熔出的脂肪很快被湿润了的梅菜所吸收。在油液的润泽之下它更柔软可口。所以梅菜扣肉的组合在色调上两者相映成趣;而在口感上它们又相得益彰,或许这就是浙江菜系的迷人之处!